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接受心理暗示的测试是什么,以及心理暗示的原理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什么叫做心理暗示
1、《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2、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3、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4、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
5、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6、最有名的暗示故事有望梅止渴;著名的试验: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被告之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并目摸上去发热。真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7、一位化学老师声称要进行一种气味传播速度和嗅觉灵敏度的测试:老师把瓶中有色液体倒了几滴在讲台的棉花上,随后满脑厌恶地躲开了。很快,学生中许多人,特别是前排的同学说闻到了恶臭味,后来最末一排的同学也说闻到了恶臭味,有的学生说自己嗅觉不灵敏,什么也没闻到。
8、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但是,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并不等于一定会受到暗示。
二、心理暗示的科学定义和操作方法
《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最有名的暗示故事: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试验: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被告之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并目摸上去发热.真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一位化学老师声称要进行一种气味传播速度和嗅觉灵敏度的测试:老师把瓶中有色液体倒了几滴在讲台的棉花上,随后满脑厌恶地躲开了.很快,学生中许多人,特别是前排的同学说闻到了恶臭味,后来最末一排的同学也说闻到了恶臭味,有的学生说自己嗅觉不灵敏,什么也没闻到.
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但是,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并不等于一定会受到暗示.
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与神经类型是不同的,对暗示的感受程度和结果也就不相同.
人从气质上来分,有胆液质,神经质,多血质和黏液质4种,大多数人又同时具备这4种气质类型中的几种类型.胆液质型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而黏液质型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大多数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年人和儿童比青年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语言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作用.
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
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浮躁,轻率.
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忍,执拗,淡漠.
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易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
心理暗示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哮喘,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内分泌,可以促进脑中有益的激素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而恶性的心理暗示,不仅不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疾病症状消失,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不要总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我们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聪明人应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多用一
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走稳些就不会摔倒了","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潜意识对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免疫反应,物质代谢以及各种反射和反应均起着很大作用.许多研究证明,在催眠状态下暗示身体处于不同状态,代谢率就出现相应的变化,如暗示正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代谢率可上升25%.应用自体发生训练法进行自我催眠,使心身放松后,代谢率比平时的安静状态降低15%-20%.
因此,在催眠状态下,根据强化的原则,自己不断地强化积极性情感,良好的感觉以及正确的观念等,使其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印记,贮存和浓缩,在脑中占据优势,就可以通过心理生理作用机制对心身状态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单调声,光和按摩刺激或借助脑波,皮肤电阻等生物反馈装置帮助放松心身,更可加速进入催眠状态.通常采用自行闭目安神,调整呼吸,数呼吸,听呼吸声,辨别吸气和呼气的气流温度差别,再结合用意念按一定顺序放松全身各部肌肉等方法进行自我催眠.
通常采取仰卧或坐位,使身体各部均处于舒适放松的姿势下练习.先把注意集中于自己的身体感觉,内视自己,进行自我催眠和暗示.
自我催眠暗示疗法主要用于:(1)减除心理应激,改善睡眠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身体的免疫功能,防治各种心身疾病;(2)增强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3)矫正各种不良习惯及减肥;(4)治疗性功能障碍及痛经,盆底肌松弛,更年期综合症;(5)控制疼痛;(6)提高体育训练和比赛成绩等.
三、积极心理暗示叫什么效应
1、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2、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3、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4、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四、心理暗示的原理是什么
1、罗森塔尔效应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呢?听这样一个故事: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大批伤员纷纷送到野战医院。很快,用来止痛的吗啡用完了。一边是呻吟的伤员,一边是焦头烂额的医生,怎么办?医生无奈地把葡萄糖注射到伤员身上,并对伤员谎说是吗啡。结果,伤员很快停止了呻吟,感觉好多了。
3、面对这种奇怪的事情,心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是心理暗示,促使人体内分泌大量激素,起到了吗啡的效果,激发了人体的潜能。
4、这就是心理暗示,从中看到心理暗示的力量无比强大。
5、罗森塔尔效应其实就是运用了心理暗示。我们来看这样的场景:
6、“小明同学今天的作业特别整洁”
7、“小明同学听讲很认真,回答问题很准确,大家向他学习”
8、“小明同学最近测试进步了5分,继续努力啊!”
9、这一遍遍的表扬,是不是强有力的心理暗示?如果每天来一次会怎样呢?
10、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这样解释:用含蓄、间接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念和信念。
11、由此看到,老师越表扬,孩子越表现好;孩子越表现好,老师越表扬,形成正向循环,孩子逐渐变成了好孩子。相反,你的批评,也促使孩子走向反面。
12、心理暗示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小学阶段,孩子心中的权威是老师,老师是他们心中的重要他人。
13、他人暗示,就是将某种观念和行为,通过语言、眼神、手势等信号暗示给他人,从而达到改变他人情绪和行为的效果。
14、由此,你明白了吧,罗森塔尔将孩子心中的重要他人——老师赋予了“神奇魔杖”,让老师不停地关注这些“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从而促使孩子不断接受暗示——我是好孩子,我作业写得好,我听讲认真,我测试进步了……从而真的成为了老师,家长,同学心中的“好孩子”。这里边,老师不断的暗示学生,不断重复这样的暗示起了关键作用。
15、中学生怎样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呢?
16、作为老师仍然可以在公众场合真诚地表扬学生做对的事情。而家长就要含蓄的表达了。写一个表扬某一个优点的小纸条,经常让孩子看到。偶尔口头表扬一下孩子,如果孩子反感,就换做其他方式:拥抱一下,击个掌……从孩子的喜好出发。
17、要注意的是,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暗示。也就是将我们的想法、愿望灌输在潜意识中,在某一个特定时刻,人们自动自发运作起来。
文章结束,欢迎大家转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