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跨文化心理学章节测试,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相信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这里小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本文目录
- 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困境
-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意思
- 跨文化心理学的解析
-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见面课答案
- 跨文化心理学的本土心理学
- 关于跨文化心理学的一些问题 求大神帮忙~
- 跨文化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文化理论和什么理论
一、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困境
1、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对行为的解释,使得心理学家可以从文化的视野看待行为,有助于对行为本质的理解。使用跨文化的研究方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比较,可以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比较性的检验,从而可以验证这些研究结论的效度,改善研究成果的质量。弗洛伊德通过梦的分析,认为儿童具有仇视父亲、依恋母亲的“恋母情结”。母亲是儿童里比多的对象,但是父亲却成为儿童的“情敌”,因此儿童的梦境中经常会出现父亲意外死亡的内容。这表现了儿童潜意识中对父亲的仇视。但是对处于母系社会的巴布新几内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研究表明,那里的儿童在梦境中仇视的对象不是父亲,而是舅舅。父亲是母亲的情人,舅舅是儿童行为的管教者。为什么土著儿童不仇视自己的“情敌”,而仇视与母亲没有情欲关系的舅舅呢?这说明儿童潜意识有一种摆脱权威控制的愿望,谁代表了这个权威,就成为梦境中的牺牲品,与儿童的情欲发展无关。跨文化的研究为纠正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佐证。
2、大部分心理学理论都建筑在有限的观察基础之上,经常的情况是,研究者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或者至多在一种文化条件下进行假设的检验,研究结论往往没有跨文化应用的效度,其所赖以建立的理论缺乏生命力。实际上,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在多种文化条件下的检验,才能称之为有效的。皮亚杰就认识到跨文化研究的这种独特价值。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假定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思维的发展经过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否是不变的?如果在所有的文化条件下儿童思维的发展都不变地经过这几个阶段,则生物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如果依文化条件而不同,则生物因素的
3、作用就几乎可以不予考虑了,而应该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皮亚杰曾经呼吁对他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广泛的跨文化研究。
4、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文化同行为的联系,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怎样把文化因素纳入研究的设计之中却一直是一个难题。行为发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但是怎样界定这个背景?怎样把背景与行为分隔开来?由于这样一种困难的存在,一些心理学家不得不放弃行为的文化背景的考虑,转而从内部寻找行为的制约因素。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研究者是他们所要研究的文化的成员之一。他们无法把自己与文化分开,更无法把自己所属文化中的一个方面孤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体验到的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整体。这种困难在跨文化的研究中却并不难以克服。在这种条件下,研究者经常可以看出影响行为
5、的社会文化因素,因为这些文化因素同研究者自己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6、因此,跨文化的研究更易于从文化的视野看待行为,这一点恰恰是主流心理学所缺乏的。跨文化研究从方法论上为心理学考虑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可能。
二、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意思
1、它的意义并非在于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而在于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论,为人类行为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对行为的解释,使得心理学家可以从文化的视野看待行为,有助于对行为本质的理解。使用跨文化的研究方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比较,可以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比较性的检验,从而可以验证这些研究结论的效度。改善研究成果的质量。
2、大部分心理学理论都建筑在有限的观察基础之上,经常的情况是,研究者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或者至多在一种文化条件下进行假设的检验,研究结论往往没有跨文化应用的效度,其所赖以建立的理论缺乏生命力。实际上,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在多种文化条件下的检验,才能称之为有效的。皮亚杰就认识到跨文化研究的这种独特价值。所以皮亚杰曾呼吁对他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广泛的跨文化研究。
3、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文化同行为的联系,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怎样把问花花因素纳入研究的设计之中却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这样一个困难的存在,一些心理学家不得不放弃行为的文化背景的考虑,转而从内部寻找行为的制约因素。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研究者是他们所要研究的文化的成员之一。他们无法把自己与文化分开,更无法把自己所属文化中的一个方面孤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体验到的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整体。这种困难在跨文化的研究中却并不难以克服。在这种条件子下,研究者经常可以看出影响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因为这些文化因素同研究者自己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跨文化的研究更易于从文化的视野看待行为,这一点恰恰是主流心理学所缺乏的。跨文化研究从方法论上为心理学考虑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可能。跨文化心理学对于纠正主流心理学忽视文化的取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跨文化心理学的解析
1、跨文化心理学是 20世纪 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门崭新学科,那时大多跨文化研究描述心理现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常是从单一维度比较两个国家。
2、跨文化心理学致力于检验已有的理论和发展具有普世性的心理学,同时也探讨特定文化下所形成的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3、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协会成立于1972年,其宗旨是加强各国心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关于文化因素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影响的研究。该协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2004年8月2-6日,第十七届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汇聚陕西师范大学,围绕“文化差异与21世纪的心理学展望”的主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四、智慧树知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见面课答案
4、在不同文化中,沉默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5、气味不能够与情感、记忆相联系。
6、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非言语沟通的内容?
1、冬星的个体一直处于雌雄同体状态。
2、性别是冬星人和地球人最大的差异之一。
3、在冬星上,后代之间,甚至一对克慕恋夫妻所生的后代之间都允许有性关系,且不受限制。
5、在冬星上,评判人的标准还是存在性别差异。
6、如果地球上没有性别,以下哪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
A.社会上,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B.政治上,性别仍然会存在不平等。
D.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依然会存在。
正确答案:社会上,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五、跨文化心理学的本土心理学
1、与普遍性策略向特殊性策略转变相联系的是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结合的趋向。前面曾经指出,心理学中文化的研究有三种形式,即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依照逻辑上的联系,跨文化心理学应该与另外的两种研究文化影响的心理学分支有更多的联系。
2、但事实是,跨文化心理学一直在向主流心理学靠拢,以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建构学科模式。其基本目标是通过跨文化的比较,发现超越文化影响的心理过程和规律,以便于使得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概念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与文化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相联系的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被跨文化心理学家视为非正统的,科学性不强的“旁门左道”,排斥和远离这些研究模式构成了传统跨文化心理学的一个努力方向。自然科学模式的跨文化心理学在实践研究中的困境和多元文化论的兴起促使跨文化心理学家反思传统自然科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认识到“所有的跨文化心理学家,无论所持的观点如何(即无论是倾向于绝对主义观点还是相对主义观点),为了在不同的文化中理解行为,都必须认真面对世界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个体行为与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跨文化心理学就必须加强与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的联系,从外在于文化和内在于文化两个角度共同探究行为与其特定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跨文化心理学应该改变这一领域的现行目标,而不是沿着这一道路继续走下去。这一转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且这一转变可能导致这一领域走向文化心理学,或者至少受到文化心理学的强烈影响。”许多学者指出,摆脱欧美中心主义的偏见,把普遍性研究策略与特殊性研究策略结合起来,把跨文化的研究模式与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跨文化心理学走出困境,成为真正的“文化”心理学。
六、关于跨文化心理学的一些问题 求大神帮忙~
一、母亲与自我:文化对自我参照的影响对美国人与中国人的fMRI研究发现,当要求这两组被试对一系列人格形容词判断是否适合用来形容个人、母亲还是他人时,发现在判断为自我时减去判断为他人时,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在腹侧前额叶与扣带回都有显著。
七、跨文化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文化理论和什么理论
跨文化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是文化学习理论和(文化距离)理论。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
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1、理论基础单薄,理论体系不完整早期积极心理学家不愿承认它的人本主义渊源,后来虽然承认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这使得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有些单薄,理论体系也不够完整。
2、表现出一定的“积极话语霸权”,即否认消极的价值与功能积极心理学是由Seligeman等著名的心理学家倡导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运动,当积极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与这些知名学者的权威性结合在一起时,它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出“积极话语霸权”。
3、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缺少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积极心理学在其研究对象的取样上还不够全面,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价值取向,忽略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重要的群体。另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较短,缺少有重要影响的纵向研究以及跨民族和跨文化的研究。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跨文化心理学章节测试和跨文化沟通心理学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