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心理测试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正确看待心理测试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jpg)
本文目录
如何正确看待心理测试呢
真正的心理测试是心理专家采用的标准化测验,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许多趣味性心理测验都属于非标准化测验。非标准化测验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心理水平,只能对人心理的某些方面进行分类。所以一经测验,就会出现有的人认为结果比较符合自己的特征,而有的人则认为完全不符合的情况。通常在进行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不要把测验结果绝对化。心理测验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将个人的行为表现与多数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所以具有相对性。即使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心理测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是占80%左右。而那些非标准化的趣味性心理测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均较差。
2.不要过分依赖。心理测试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内在的心理活动,测验具有间接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较大,导致测试的差异性也较大。即使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也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因单一测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3.不能滥用。心理测验所能达到的真正效果,只有依靠合格的专业人员实施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其结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解释,不能滥用。如果真的想进行心理测试,最好到专业的心理机构或医院进行。而那些具有趣味性的心理测验,充当娱乐可以,千万不可过分迷信。此外,性格敏感、暗示性强、过分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的人,最好不要做这种“测验游戏”,以免受不良暗示的影响。
心理测试长处和困难是啥意思
长处与困难调查表(老师版)【指导语】对于下面的各个题,请在相应的格上画勾,以表明是否适合这名孩子的情况-是【不真实】、【有点真实】、还是【完全真实】。请根据这孩子过去六个月或这学年的行为来回答。请务必回答每一道题,即使你对某一题不是十分确定。选项:不真实有点真实完全真实题干部分:1.能体谅到别人的感受2.不安定、过分活跃、不能长久静止3.经常抱怨头痛、肚子痛或恶心4.很乐意与别的小孩分享东西(糖果、玩具、笔等等)5.经常发脾气,易怒6.颇孤独,比较多自己玩7.一般来说比较顺从,通常是成年人要求要做的都肯做8.有很多担忧,经常表现出忧虑9.如果有人受伤、沮丧或是生病,都很乐意提供帮助10.当坐着时,会持续不断地摆弄手脚或扭动身子11.至少有一个好朋友12.经常与别的小孩吵架或欺负他们13.经常不高兴、情绪低落或哭泣14.一般来说,受别的小孩所喜欢15.容易分心,不能全神贯注16.在新的情况下,会紧张或爱粘人,容易失去信心17.对年纪小的小孩和善18.经常撒谎或欺骗19.受别的小孩作弄或欺负20.经常自愿地帮助别人(父母、老师或其他小孩)21.做事前会思考22.从家里、学校或其他地方偷东西23.跟成年人相处比跟小孩相处融洽24.对很多事物感到害怕,容易受惊吓25.做事情能做到底,注意力持久【指导语】接下来,你是否有其他意见或想法——附1.概括而言,你认为孩子在以下这些方面是否有困难?情绪方面、注意力方面、行为方面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A否B是(有少许困难)C是(有困难)D是(有很大困难)【指导语】如果你在上题的答案为“是”,请回答以下关于这些困难的题目,否则不必继续回答。附2.这些困难出现了多久?A少于一个月B1-5个月C6-11个月D一年以上附3.这些困难是否给孩子带来困扰?A没有B轻微C颇为D非常这些困难是否对孩子在下列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附4.与同龄人的关系A没有B轻微C颇为D非常附5.上课学习A没有B轻微C颇为D非常附6.孩子的这些困难是否成为在孩子身边其他人(家人、朋友、老师)的负担?
A没有B轻微C颇为D非常————————————————计分标准——————————————正向计分:不真实=0分;有点真实=1分;完全真实=2分反向计分:不真实=2分;有点真实=1分;完全真实=0分附加题目:选A、B计0分,选C计1分,选D计2分因子及对应题目:情绪症状:3、8、13、16、24品行问题:5、7*、12、18、22多动注意不能:2、10、15、21*、25*同伴交往问题:6、11*、14*、19、23亲社会行为:1、4、9、17、20附加影响因子得分:附1、附4、附5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注:加*号的为反向计分条目;附2,附3,附6不计分;若附1为“否”,影响因子得分直接记0分。)——————————————结果解释————————————————困难总分正常(0-11分):困难总分得分正常,说明孩子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等方面总体而言不存在明显问题,继续保持即可。边缘水平(12-15分):困难总分得分处于边缘水平,说明孩子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等方面至少在某一个或某两个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应相应症状对孩子进行引导。异常(16-40分):困难总分得分处于异常水平,说明孩子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老师和家长需要重视,并对相应维度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引导。附加影响因子正常(0分):孩子在情绪方面、注意力方面、行为方面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不存在困难或存在的困难不足以引起困扰。边缘水平(1分):孩子在情绪方面、注意力方面、行为方面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目前虽然没有明显的困扰,但是需要保持观察。异常(2-6分):孩子在情绪方面、注意力方面、行为方面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暴露出一定程度的问题,并且至少在同伴关系和学习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造成明显困扰,需要持续观察并针对具体问题为孩子提供帮助。
情绪症状正常(0-4分):孩子的情绪症状正常。边缘水平(5分):孩子的情绪症状表现处于边缘水平,抱怨、忧虑、消沉、紧张、恐惧等情绪出现频率不低,老师和家长应保持观察,明晰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异常(6-10分):孩子的情绪症状表现异常。经常出现抱怨、忧虑、消沉、紧张、恐惧等情绪,老师和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情绪症状,情绪症状异常通常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异常,必要时可求助专业帮助。品行问题正常(0-2分):孩子在品行方面表现正常,不存在品行问题。边缘水平(3分):孩子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品行问题,但是处于边缘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保持关注。异常(4-10分):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品行问题,得分越高情况越严重,老师和家长应该予以重视,对孩子诚实、情绪管理、遵守规则等方面进行观察并给予正确引导。多动注意不能正常(0-5分):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注意力表现正常,在出现不安分或其他不良行为时在了解原因后再给予正常引导即可。边缘水平(6分):孩子存在多动症状和注意力不集中,处于边缘水平,老师和家长要保持关注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异常(7-10分):孩子明显存在多动症状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处于异常水平,有多动症的可能。老师和家长务必重视,可结合其他手段如其他心理测试或前往医院诊断,明确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同伴交往问题正常(0-3分):孩子在同伴交往方面正常,不存在问题。边缘水平(4分):孩子在同伴交往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问题,继续保持关注即可。异常(5-10分):得分暴露了孩子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验孤独、遭受欺凌、缺乏交往技巧等,得分越高问题越严重。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关注,了解问题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亲社
困难总分
正常(0-11分):困难总分得分正常,说明孩子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等方面总体而言不存在明显问题,继续保持即可。
边缘水平(12-15分):困难总分得分处于边缘水平,说明孩子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等方面至少在某一个或某两个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应相应症状对孩子进行引导。
第9页
异常(16-40分):困难总分得分处于异常水平,说明孩子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老师和家长需要重视,并对相应维度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引导。
附加影响因子
正常(0分):孩子在情绪方面、注意力方面、行为方面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不存在困难或存在的困难不足以引起困扰。
边缘水平(1分):孩子在情绪方面、注意力方面、行为方面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目前虽然没有明显的困扰,但是需要保持观察。
联系实际谈实施心理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在心理测量中,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着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对量表分数的解释也将影响到心理测量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测验实施者的要求
(1)素质要求
从专业素质方面来看,一个合格的心理测验使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培训,通晓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具体的心理测验应接受测验编制者或修订者的专门培训。
(2)道德标准
应遵守测验者的道德规范,对待被测者要公正、反映测验成绩要客观,不能因自己的好恶主观下结论,不能任意修改结论。为了保证测验的价值,防止测验失效,心理测量必须要保密和控制使用。还要在测验中注意保护被试的个人隐私。
2.测验的选择
择什么样的测验,是测验实施者在测验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心理测量的结果是否有效,首先必须考查测验本身的信度和效度,另外测验实施者必须明确所选测验的适用范围及其测验目的。
3.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包括测量时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对测量中物理环境的控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中无关因素对测量效度的影响。对测量中心理环境的控制就是要求测验实施者与被试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消除被试对测量的非适度焦虑。
4.测量时间
一般来说,心理测量(尤其是智力测量)应在双方身心状态都较和谐的时候进行。这既能提高测验实施者反应(评价)的客观性,又能保证被试反应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使被试的自我认识更加客观。一般说来,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人格测验和态度测验一般无时限。
5.指导语
在进行心理测量前,测验实施者都要向被试说明如何完成心理测量。测试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测验一般应事先约定,施测时正确使用指导语,不可随意提示或加以暗示。
6.测谎分数的处理
在人格测验中,为了检查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常常会在量表或回答中穿插有测谎题。其实,测谎分数,在心理测量学上称之为真实性校正分数”它只是说明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用于鉴定量表的有效性,并不代表其他含义。
关于心理测试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心理测试呢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