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心理测试的改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心理测试的改变包括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jpg)
本文目录
心理测试有什么用
心理测验已在教育、社会、医学、商业、军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人才:心理测验具有了解个人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作用,在人才选拔中,具有合理“用才”的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外许多行业都将心理测验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2)教育工作:通过学科测验和智力测验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能力,测定学生的潜能.以利于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通过心理测验可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缺陷,以利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3)临床工作:在临床上,许多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功能障碍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心理测验,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从而减少药物用量,提高康复率。通过心理测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受试者的心理是否正常、是否有各类精神障碍作出判断,对颅脑损伤性病变有定位的作用。
另外,在调解婚姻矛盾的时,可利用心理测验了解夫妻双方的心理问题,有利于调解的成功。虽然心理测验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也有—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
按测验功能分为:
1、能力测验:能力测试又可以分为普通能力测试和特殊能力测试,比如高考中各门课程的考试,是一种普通能力的测试,而报考音乐学院,飞行员等的考试,就是特殊能力测试。
2、人格测验:人格测试主要用于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人们在使用心理测验注意事项:
1、不能绝对化。
即不能把测验结果绝对化。心理测验无绝对标准,只是将个人的行为表现与多数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故具有相对性。即使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心理测验,它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80%左右,至于那些非标准化的趣味性心理测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均较差。
2、不能过分依赖。
心理测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内在的心理活动,测验具有间接性。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受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差异性很大。即使在临床上,医生也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以避免使用单一测验结果可能导致的误差。
3、不能滥用。
心理测验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格的专业人员实施这项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测验结果也必须经专业人员给予解释,不能滥用。因此,进行心理检查最好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这些地方所使用的大多都是可靠性和准确性比较高的心理测验。
对于那些趣味性的心理测验,大家不要过分迷信,使用者也应在使用时了解这些心理测验的性质,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此外,具有敏感、暗示性强、过分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的人,最好也不要做这种测验游戏,以免受不良暗示的影响。
心理测试的历史发展
1.1心理测试历史
中国古代心理测试简述
(1)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试”的思想。
(2)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3)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1.2近代心理测试
(1)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
1.3心理测试发展
(1)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心理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1、促使行为变化咨询者可以采用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或器具进行治疗,把治疗方案付诸实施,达到改变来访者不良行为的目的。
2、提高问题处理能力,提高来访者处理问题和发展机会的能力,帮助来访者学会更有效地处理其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决策水平,协助来访者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然而来访者往往由于认知偏差或强烈的内心冲突而无法做出决定,因此通过咨询来纠正来访者的认知偏差和减轻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可以提高其决策水平。
4、改善人际关系,一个有效的咨询者本身应该具有健全的心理特征、富有同情心、善于倾听,除此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助人技巧。尽管咨询者并非完美的人,能给来访者提供一种安全的健康的带有帮助性质的关系。对来访者可产生榜样作用,对来访者的日常人际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