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心理测试设计过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心理测试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心理测试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2. 简述心理测试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3. 心理旋转实验eprime设计流程

心理测试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心理测试题是怎么设计:

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原理,使用量表,对心理活动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心理测验实质上就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编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测验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是个体呢还是团体呢,是什么样的个体和团体呢);确定测量目标(测的是何种心理特质);明确测量用途(用于心理诊断,还是选拨人才)。

2、制定编题计划:也就是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测验内容有哪些?分别占什么样的百分比?

3、编辑测验项目:首先要收集资料,其次要确认项目形式是文字式的还是操作式的,最后再具体编写测验。

4、预测与项目分析:预测即一个小样本的施测,项目分析包括对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区分度及难度。

5、合成测验:即把经过预测是有价值的题目合成为一个测验。其中,项目的选择和编排都是有要求的,并且需要编制一个复本。

6、测验的标准化:包括内容的标准化,施测过程的标准化,评分的标准化,分数解释的标准化。

7、鉴定测验:信度和效度怎么样啊,常模的情况怎么样啊等等。

8、编写测验说明书:这一点也很重要,否则信度和效度会受到影响的。

那一个心理测验在编制成功之后,是否就是像市面上所谓的“心理测试”那样,是可以随意使用的呢?显然不是。因为很多心理测验是操作式的,而并非文字测验,就好比投射测验中的罗夏墨迹测验。所以呢,很多心理测试并非被试单独完成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试的专业水平以及主观判断。

其次,就算是文字测验,为了保证测验的标准化,主试也必须经过培训,力求不对被试产生任何的暗示以及影响。心理测验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为了避免环境的不同对测验的结果产生影响,环境的各种物理条件也是经过统一布置的,测试的时间也是统一的(同一套测验,上午和下午的测试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所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心理测验其实是很少的,而且大多是自评测验。不过呢,其实各种考试也是心理测验哟,心理学上称之为成就测验。遥想一下高考命题组的老师们是多么苦逼的殚精竭虑,大概就知道编制一份心理测试是多么困难啦。

简述心理测试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答案】:(1)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测试编制、施测、评分和测试分数解释必须遵循严格的、统一的科学程序,以保证对所有被试者来说都是公平的。要达到测试的标准化,应做到:

1)题目的标准化。标准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对所有被试者施测的测试内容相同或等值。测试的内容不同,将使不同被试者的测试结果无法比较。

2)施测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必须保证所有被试者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接受测试。相同的测试条件包括相同的测试环境、时间限制和指导语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结果不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

3)评分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必须保证评分的客观性,这体现在不同评分者对同一被试者的应答进行评分时采取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也体现在同一评分者对不同被试者的应答进行评分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宽严尺度是一致的。

4)解释的标准化。必须保证分数解释的标准化。评价者对于同一个测试分数做出的推论和解释是一致的,多数心理测试均依据常模做出解释,以保证解释的客观性。

(2)信度。信度是衡量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的指标,即测试结果是否反映了被试者的稳定的、可靠的真实特征。

(3)效度。测试效度是衡量测试有效性的指标。证明测试效度的方法主要有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一个好的、应用于人员选拔和配置的心理测试无疑应该能够准确地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心理属性,确切地反映具体的工作内容,应该能够很好地为提高录用决策的准确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确保测试的效度是测试选用的头等大事。

(4)常模。常模是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被试样本的测试成绩的分布结构,包括它的集中趋势(通常用平均数表示)和离散趋势(通常用标准差表示)。常模是用以比较不同被试者测试分数的标准,它能够说明某一测试结果分数相对于同类被试者所处的水平。由于心理测试结果的解释和评价往往基于相对比较而做出(例如,某人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上的标准得分为120,心理测量专家将其智商水平评定为聪明,就是相对于与该人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参照群体的一般水平做出的),因此,一个良好的心理测试应具备有代表性的常模。

心理旋转实验eprime设计流程

心理旋转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空间认知能力和旋转思维能力。eprime是一种心理学实验设计软件,可用于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

以下是心理旋转实验eprime设计流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实验研究问题和假设:确定你想要研究的问题和假设,例如人类旋转思维能力与年龄、性别、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关系。

2.设计实验范式:设计实验的整体结构和流程。心理旋转实验的范式通常包括一个练习阶段和一个测试阶段。在练习阶段,参与者可以熟悉实验任务和程序。在测试阶段,参与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判断图形是否相同或镜像翻转。

3.创建实验材料:使用eprime创建实验所需的图形和刺激物。通常使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形,例如旋转立方体和旋转球体。

4.确定实验程序和参数:根据实验范式确定实验程序和参数。例如,测试阶段的持续时间、试次数、正确反应时限等。

5.创建实验程序:使用eprime创建实验程序。这通常涉及到创建和编写实验流程、设计实验屏幕和视觉刺激、指定键盘和鼠标响应等。

6.测试和修正实验程序:使用eprime测试实验程序,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

7.运行实验:使用eprime运行实验并收集数据。eprime可以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准确率、错误类型等。

8.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假设并推断研究结论。

心理旋转实验的eprime设计流程需要从确定实验研究问题和假设开始,设计实验范式、创建实验材料和程序,测试和修正程序,运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OK,关于心理测试设计过程和心理测试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赞(2)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