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压力源心理测试这个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2. 你最大的压力源来自于哪里
  3. 365压力与健康(压力源测评)

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零导读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面对自身的生理发育的变化,而且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论是什么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汹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一方面必须努力完成在校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一方面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

壹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

01学习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是如果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02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0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04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05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0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07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贰应对压力如何减压

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都是“不安”。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深刻的不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任何人都难以避免,不安的情绪会衍生出对未来的不安,对人际关系的不安,对金钱工作的不安等等,这些不安全感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那如何才能增加内心能量,和根源性的不安友好相处呢?你需要做到以下3点:

1、不要试图强行压制你的不安

我们应该与不安巧妙相处,将不安视作你情感传递的一部分,用心接受它,与其想尽办法的无视躲避他,倒不如坦然的对不安说一句:“你是我生而为人的一部分,请多多关照啊!”为达到这种状态,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承认并接受,放弃无谓的改变。

2、不要干涉内心的自愈能力

分析过去对你解决现在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会让你的心理状态更加糟糕。沉迷于过去,伤害的只能是自己,因此专心于思考今后该如何前进,才是让内心恢复的方法。

3、做不到的事情先放一放

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马虎,做不到的事情暂时放一放。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先分清楚哪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情,哪些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事情,对于那些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吧。

结语

生命的过程不是轻歌曼舞,繁花似锦,更不是雅阁品茗,海滩度假,生命的意义在于负重前行,在于勇于承担各种责任。负重的人生虽然会经历种种磨难与不幸,但这种磨难与不幸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让你变得更加有韧性,让你的名字像耀眼的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在人们的心中定格成永恒的精彩。

花儿经历严寒才更显娇艳,宝剑经过磨砺才更显锋利,海燕经历了暴风骤雨才变得矫健,负重不但不会压垮我们坚挺的脊梁,反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更加辉煌。

你最大的压力源来自于哪里

想不想知道你最大的压力源来自于谁呢?想要知道答案的话,快来做个小测试测试一下吧!

【题目】

有什么东西是你一定要带出门,否则一天下来你就会觉得不方便、不习惯或者没有安全感,老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1、手机

2、护身符

3、面纸

4、手表

想知道答案的话,接着往下看吧!

测试结果:

1、你的压力来源始于朋友。由于你是个重视人际关系互动的人,因此应接不暇的应酬,让你想躲也无法躲,而人缘好有时也是一种包袱,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概是你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吧!

2、你的压力来源始于学习或工作。好胜心强的你对于工作是相当投入的,即便是在课业上也期许能更上一层楼,当然师长或上司对你的期待更是比一般人来得高,所以在这样被看好的心情下,你多少会有压力的。

3、你的压力来源来自于家庭。在你的个性中有隐藏性的完美主义,对于从小生长的家庭更有一股依赖与期待,所以家庭能给你足够的力量,但相对而言,家庭也可能会带给你不小的压力。

4、你的压力来源来自于自己。你总是常常会将自己摆在社会价值的天秤上来衡量,而你也时常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和朋友做一番比较,所以不管在学习、爱情或生活上,你都是以严谨的态度去看待,这会让你喘不过气的。

说起压力,好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在压力中保持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说“我的压力大啊”,那什么是压力呢?作为一个心理科普者,今天柠檬就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一起重新认识压力,帮你找到问题的来源,从而更好地面对压力。

心理学中,压力与应激是具有同等意义的,它指的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的体验过程。所以我们看待压力时,应该看到两部分:生活中需要你去适应的事件,这是压力源;当你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身体、心理和行为反应,就是压力反应。

先来说一下压力源,首先按照对个人的影响,压力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生物性压力源,比如身体上的疾病、饥饿、外界噪音、气候变化等。

第二种,精神性压力源,就包括一些个人错误的认知、成长过程中的创伤、不良的情绪体验,如怨恨、自责、敏感多疑等。

第三种,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就包括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

但是我们很难就从一种类型来分析压力,因为造成你心理问题的往往不止一个压力源。比如一个人人际关系不太好,这属于第三种压力源,但具体分析,可能是源于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体验,导致面对他人总是多疑、难以亲近,这就属于精神性压力源。所以当我们分析压力问题时,可以从三种压力源综合考虑问题的来源,这样更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又会感觉压力。

根据以上的类型,由于强度的不同,又可以将压力分成几种类型:

第一种,单一性生活压力,就是指某一件事件需要你去面对,但这件事还不足以让你崩溃,只是让你感觉紧张焦虑,比如你快要考试、工作面临变动等。

第二种,叠加性压力,就是你可能会被要求面对好几件难以应对的事,引发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有两个成语可以形容这样的境况:祸不单行、四面楚歌。

第三种,其实在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就是破坏性压力。如战争、被强暴、灾难等,这些压力可能会造成类似PTSD的心理反应,如果是面临这种压力,就必须进行心理学干预。

很多人会把压力和焦虑混为一谈,但通过对压力的分类,就可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压力是建立在事情真正发生的基础上,而焦虑并非如此,很多焦虑都是源自于我们对未知的想象。所以在听完这期节目后,可以先对自己当下面临的压力分个类,帮助自己更清晰地认识到你正在面对的问题。

你的压力从哪里来

所谓压力就是我们判定一个事件具有威胁性、挑战性或对我们构成危害的过程,也是我们对这个事件作出生理、情绪、认知或行为反应的过程。简言之,当我们感到生活中的某个事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又无力去因应的时候,压力便产生了,并伴随出现一连串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的话,压力一定是和这个人本身的心理状况有关的。所以压力可以说是我们感到自己无法应付的一些外在的事件或者是情景

一、压力的形成

生活中,常有些令自己不愉快、痛苦、生气、担心的事件,或是没来由的念头,导致我们感受压力。压力是怎么形成的?稍做归纳,压力可能源自于客观的外在事件;也可能起因於主观的个人想法:

客观的压力来源,常见有“挫折”、“冲突”、“压迫感”、“改变”;主观的压力来源,则为“个人非理性的想法”。

1.挫折

延迟:例如期待完成的事情,却在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没有达成预定的目标。

资源的匮乏:例如缺少实现想的物质基础,缺少必要的可以彼此帮助的朋友。

失落:例如重要物品的遗失、重要他人的死亡或离去、竞争激烈面临失业等。

失败:例如反复努力仍达不到自己心中理想的目标或地位,自信心受挫。

受差别待遇:例如受到“歧视”,没有得到公正对待,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

2.冲突

双趋冲突:必须从两个喜欢的事物中选择一个,但无法做出一个完美的选择。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必须从两个讨厌的事物中选择一个,但无法做出一个完美的选择。例如:“美食当前,想要减肥”。

趋避冲突:必须选择自己讨厌的事物,而放弃喜欢的事物。例如: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但一想到厚厚的书本就感到害怕。

多重趋避冲突:同时必须面对两个以上的趋避冲突,无从选择。

4.改变

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周遭环境、工作生涯、生活习惯、社会时代、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等的改变,让自己陷入迷茫的境地。例如突然从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失业,虽然工作的压力没有了,但经济压力一下子来了,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还有,如一个人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新环境导致的不适应,精神状态的重新调整等等。

5.个人非理性的想法

“应该……”、“必须……”、“一定要……”:认为凡事都要有某种结果、任何人都要怎么做才是对的,缺乏弹性。这样的想法往往导致你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很僵化,不懂得进退自如,如自己本应该是年终最佳员工的获奖者,为什么是别人,领导应该围绕着我展开工作计划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子!

二、压力带来的反应

有些过度压力的迹象很容易辨认,但也有许多迹象并非如此。如果你能够培养对这些迹象的敏锐感觉,你就能判断自己到底是个正常的焦虑者还是个有问题的焦虑者。压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你和你的身体:“生理反应”、“心理反应”、“情感反应”、“行为反应”:

1.生理反应

生理作用: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瞳孔扩张、心智活动增加、血压增、高焦虑感增加、容易肚子饿、不易疲倦、说话、生病……等等。

2.心理反应

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心身症、恐慌症、强迫症、忧郁症……

3.情感反应

压力表现在情感上的一些迹象包括:易怒和缺乏耐心、沮丧、害怕、低微的自尊、嫉妒、丧失工作兴趣。如果你感到似乎无法控制自己,并且在目前的状态下很容易受到伤害,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基本焦虑等式所特有的一些症状。

4.行为反应

压力表现在行为上的一些迹象包括:饮食习惯的改变(吃得过多或过少)、喝更多的酒、踱步,不安宁、抽烟增多、磨牙和(或)咬指甲、开车时争强好胜。尽管咬指甲和磨牙并不是特别危险的习惯,但它们却反映出内心的骚动。对你和你周围的其他人而言,上面列举的另一些症状可能更危险和令人不安

三、压力的类型

生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压力:急性压力和长期性压力。

1.急性压力

诸如安排会议或在驾驶途中车胎爆裂等突发性事件所致。这种压力是有终结的,一旦事情结束,压力也随之终止。急性压力一般有以下症状:恼火、易怒、焦急、肌紧张性头疼和偏头疼、背部疼痛、消化问题、心血管问题及眩晕等。

那些经常一下接揽过多项目或工作的人就容易发生零星发作的急性压力。从总体上看,急性压力是积极的,因此也称为“有效压力”。随着急性压力,好事也就紧随而至,哪怕在短期内我们会感觉比较糟糕。这类压力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在规定的限期内完成任务,也能鼓励我们发挥潜能,对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找出富于创意的解决方式。有效压力的事例包括雄心勃勃的项目、积极的生活事件、积极面对恐惧疾病……实际上,一旦压力性事件引发了我们情感、智力、心灵的成长,这样的压力就是有效的。与其说是压力本身,不如说是你对压力的反应决定了该压力的有效性或无效性。

2.长期性压力

长期性压力一般为无效压力,这种压力由乏味、不活跃的生活以及持续的负面环境等造成。一般来说,当压力性事件无法引导我们的成长时,那你遭遇的就是无效压力。负面事件不见得最终就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同样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也可能导致长期性的慢性疾病。一些无效压力的实例包括:未完成的工作、不成功的人际关系、行为能力的丧失、长期的失业和贫穷、找不到改变境况的机会……这些情况都会引发压力,导致自我价值低下,经常性的生理疾病等。

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压力的真面目,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压力产生的根源着手,才能有效地纾解压力,不受压力所摆布。

四个指标与三个阶段

一般来说,身在职场中的人,压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指突发性的职场事件或政策变化所造成个人工作经验的改变,后者则是长期累积性职场人事物所导致的个人工作经历耗损有关,但同样曾造成各种职业性精神疾病和职业压力症候群,因个别工作人员的人格特质和因应方式不同而有各种症状表现。

常见职业性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如恐慌症、畏惧症、强迫症等)、忧郁症、适应障碍症、心身症、身体化疾病、睡眠或饮食障碍及酒药瘾问题等。常见职业压力症候群则有科技压力症侯群、燃烧症候群、妇女职业症候群及人事异动症候群等困扰

1.生理指标

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若非生理因素引起,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肌肉紧绷,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膀与背部。皮肤显得太过干燥、出现斑点或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出问题,例如胃溃疡等。心跳急促、胸痛等。

2.情绪指标

容易生气、对小孩子没有耐心。觉得忧郁,觉得过节也没什么意思。当外在要求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容易产生失控感,对自己失去信心。有太多要求加诸于己,因而感到心力枯竭。有疏离感,在别人欢声笑语的时候,觉得别人的热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3.心理指标

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专注。即使是日常琐事,也会犹豫不决。记忆力变差。常作出错误决定,顾头不顾尾。对自己与自己的处境常负面思考。

4.行为指标

睡不好,失眠或需要睡很久。为了舒解压力,而比平常喝更多的酒、抽更多的烟。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变化而引发忧虑,影响亲密关系。从人际关系中退缩。很难放松、坐不住。

通常承受压力者要经过三个阶段的磨砺:

一是初始受压阶段,在这一阶段,受压者刚刚接触到压力,大多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并没有真正重视压力的存在,因此,也不会产生什么心理负担;

二是承受重压阶段,这一阶段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有时甚至于超过了受压者的承受能力,承受压力的人会感到心情烦躁不安,即使是很有自控能力的人,有时对压力也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三是渐进转移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人们已经增强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已习惯于顶住某种压力,并且已经做好了迎接新的压力的心理准备,这时,压力已经不是某种负担了,而是一种潜在的驱动力。

来自家庭的压力有的更甚于来自学校的压力。主要是有些人的处理方法不得当,他们不是在引导中加压,而是一味的刺激或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来自社会的压力,是指相比之下,环境、条件、社会背景的差异,对人们造成的心理障碍。自我施加的压力,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说它是一件坏事,是因为有些人过于看重考试得分,缺乏自信心,由此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反而导致学习成绩不断地向下滑落;说它是一件好事,是因为有的学生对自我加压能够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也就是说以不压垮自己为准则,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奋进,这种自我加压当然是有益无损的。

只要你能正确对待“压力”,“压力”也能变成“动力”。通常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能促使人的大脑机能的活跃,能刺激人的思维比平常更加敏捷些,也能消除人们惯有的那种惰性,使之习惯于生活在一种紧迫的环境之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定式,难道这还不能算是一种动力吗?所以我们说:人是在压力中成长的。

压力的两面性

我们都知道,两个足球队进行一场比赛,占据主场的球队被认为是有利的一方,因为山呼海啸的助威声能极大地提升主队的士气,给客队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但有的时候,占据主场之利的球队却又常常遭受败绩,这其中,除了有实力和运气的因素外,主场的氛围也会给主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重压之下难以发挥出真实的水平,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一个挑山工每天要挑上几百斤的重担上山下山。天长日久,脊柱受到严重的损坏,但你发现,他的小腿却异常结实粗壮,这也是事物的两面性。

压力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觉,发生于当个人的内外在环境产生某种变化或要求,当压力程度符合个人承载能力的时候,确实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当压力程度超过个人能力与可用资源所能解决因应之时,压力通常让人感到不舒服,因而使得人们遇到压力时,很容易就产生抗拒甚至逃避的心理。这也是压力的两面性。太多负面的压力能压垮一个强壮的人,让人彻底丧失战斗力,太少的压力又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激情与进取心。

有一个希伯来商人让他的骆驼驮了很重的货物,他对自己的同伴炫耀说:“伙计,瞧瞧吧!我的骆驼多能干啊!”他的同伴说:“伙计,你的这匹骆驼是很能干,可它也已经驮到极限了,你看它的腿在哆嗦呢!我敢保证,如果再加一根稻草,就足可以把这个可怜的家伙压垮了。”商人很不服气,说:“尊敬的伙计,你也太小瞧我这匹骆驼了,你看它威猛无比,我就不信一根稻草能将它压垮。”同伴说:“那就见证一下吧。”说着同伴捡起一根稻草,往骆驼背上轻轻一放,这匹威猛而能干的骆驼果然轰然倒下。

这头骆驼终于不能忍受巨大的压力而倒下了,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这个商人养骆驼像养宠物一样对待,好合好喝地饲养,不让它干一点点活,到了使用它的时候,那骆驼还能驮起它本应驮起的重量吗?

压力也是一把“双刃剑”,而决定这把“剑”是正价值还是负价值的,则是“压力度”的掌握与控制。正价值主要在于压力水平的适中,让我们能够从容面对,又能激发内心的动力;而负价值主要在于压力水平过度,依次造成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紧张症状。其中,心理症状可以说是压力最简单、最明显的心理影响后果。

人的一生中,人们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就要看你从事物的哪一方面来看待了。

郑女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这时郑女士动摇了,她以认赔了3000元的价钱把服装精品屋兑了出去,并发誓从此不再做服装生意。而崔女士却不这样想。崔女士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觉得赔钱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刚刚进入市场,没有经营经验,抓不住顾客的心理,当然应该交一点学费;二是当时正赶上服装淡季,每年的这个季节,服装生意人也都不赚钱,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会经营,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罢了。而且,崔女士对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适合做服装生意。果然,转过一个季节,崔女士的服装店开始赚钱。三年以后,她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服装生意人,每年可有5万元的红利。而郑女士在三年内改行几次,都未成功,仍然穷困潦倒,一筹莫展。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上面提到的郑女士只看到赔钱的一面,而看不到将来会赚钱的发展前景,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分析事物;而崔女士的态度则是积极的,她更多地从将来的角度看待当前的不景气,所以,她能顶住压力,坚持到成功。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压力本身是客观的,人总是要有压力的——压力横竖要来的。着手改变你的思维和习惯,从积极的一面看待事物,能避免的压力则避免,不能避免时用健康的方法应付压力。别让压力像暗拳一样把你打倒,妨碍你争取成功。

换个角度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人们普遍认为压力是问题引起的,其实引起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同样一件事情,张三认为有压力,而李四却认为是挑战是乐趣。能避免别人所遇到的压力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一种正确的视角。欧尔·威乐逊把“视角”称为“把当前或即将到来的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参照系统中思考的能力。”视角是无可代替的。下次你因小小的困难就开始感到压力时,请记住那个更大的参照系统。这样,你就可以看出事情的真相,而并不是像你所担心的情况那么严重。有两个小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道理:

她承认,即使这样仍然会遇到自己的烦恼。比如,每当接到一个任务,当感觉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完成它的时候,也会变得紧张、忧郁,夜里失眠。不过晓华明白一味沉溺于这种状态,工作只会陷入混乱。在她眼里,工作压力不是负担,它就像需要自己一个一个去攻克的课题,每当想出种种办法把问题解答出来的时候,晓华都会感到非常开心。随着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晓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压和抗挫折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总能把各种压力化于无形。

对待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被压力压垮,但另一些人则善于借压力成事,取得一番作为

我的一个白领朋友总抱怨说他的领导经常挑他的刺儿,每次都把最难啃的骨头丢给他,专门“整”他。我问:“通过你的领导‘整’你,你现在怎么样了?”他说现在单位上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好手,什么难题都能解决。我说:“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如果领导从来不‘整’你,不把难题交给你‘啃’,你今天会表现出这么强的工作能力吗?”朋友一听乐了,说:“我为什么要为我的成就而郁闷呢?我为什么就没从这个角度想一想呢?”他此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总是会心平气和地坦然接受。

能避免别人所遇到的压力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对压力保持一种正确的视角。我们常常感叹,压力越变越大了。其实,改变的不是压力,而是我们的看法。如果你总是能够换个角度去看压力,把压力当作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考验,那么,这种心态就会使压力成为动力。

正如一个人患了感冒,当他觉得患感冒是一件倒霉的事情时,糟糕的心情会使感冒变得更严重;如果他觉得感冒正是在帮助自身提高免疫力,他就会心情愉快起来,这时反倒容易康复。面对压力,我们不妨尝试着去想“我喜欢心理压力,正是这些压力帮助我更努力地去做自己的工作”。随着你对心理压力积极地再定义,你的生活就会悄然发生变化,你的心理压力就开始缓解,那时你会发现,压力其实也挺可爱。

365压力与健康(压力源测评)

本书中应激和压力具有同等意义。

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过去了,但主体对其模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

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程度的增强或降低主体的健康水平。

二、压力源的种类。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生物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额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接,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气温变化等;

精神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分类如下:

第一类,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第二类,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人际适应问题,如恋人症,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三、压力源测评。

社会再适应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发现,量表得分较高者,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感冒;量表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有关。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地累积,其效应就更明显,由于遭遇者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患病。

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编制了两个量表,一个是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共计117个题目,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共计135个题目。研究结果显示,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的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而令人兴奋的事件与健康无关,、。这一研究提出,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

知觉压力的测评。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过个人能力的事件,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说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和慢性压力。

四、压力的内省经验。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

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孬好,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形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理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是便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依照冲突的具体内容,很难对冲突进行归类,如果就其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就简单明朗多了。

一、压力的种类。按强度分三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入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以及遭遇从未经历过的恋爱、婚姻,就业、事业、亲人亡故、迁居,旅游等事情;我们某一时间段内,经历着某一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奔溃,那么,我们称这一压力为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指极为严重的难以应对的压力,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人可在四面楚歌中倒下,有的人在衰竭阶段被第二组压力击垮。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如下两类。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主体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续的压力恰恰发生在前一个压力适应过程的搏斗阶段或衰竭阶段,这时,主体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可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类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产生及特性有三个阶段,一是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像失魂落魄,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二是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就说自己的遭遇。三是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二、压力的适应。坎农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付出的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的描述。研究结果提示,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时,自主神经系统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瞳孔放大、汗液分泌迅速等;

赛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此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在警觉阶段,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城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搏斗阶段,此阶段权利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消退;搏斗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下: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被控制状态。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个体的强烈情绪反应。如孩子哭闹、家里来客人,接听电话,家庭成员的意见分歧,都可使其大发雷霆。衰竭阶段,此阶段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精疲力尽。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时已无法继续去抵抗压力,如果进入第三阶段,外在的压力源基本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已经形成,那么,经过相当时间的修整和养息,仍能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那么,一个能量资源已经耗尽而仍处在压力下的人,就必然发生危险,这时,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都是可能的。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多基尼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一般适应症候群。这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应对压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状况。个体可以适应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这种适应虽然也要消耗个体的生理与心理能量,但这种消耗,不会导致身心崩溃。但是由于叠加性压力或破坏性压力,由于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久,所以远远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个体遭遇这类压力之后,健康状态会被严重破坏,从而产生某种疾病,这些疾病统称为压力后的反应性疾病。

体质、压力论。认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无论什么压力,都会如塞利所说那样,引起一般适应症候群,但是有的人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有的人呼吸系统比较脆弱,于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前者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后者就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从压力源出现到临床相,大致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所以,从应激源到临床相的过程,又称为逻辑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是都可以成为压力源。只是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与个体需要密切相关的事件容易被察觉。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改变。包括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调节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二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弱。

认知系统:(1)认知、评估的作用。人们一接触到压力源,首先是觉察、理解的基础上,评估压力源的性质和评估压力源对自己IDE利弊程度;进而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能否应对以及确定应对方式。正确评估压力源,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否则效果相反。

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如下三种。认知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事件既是压力源,要求自己去适应,也可能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无须去应对它,评估结果如何,则因人而异。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这类品谷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过高评估客观事件的严重性,可能增强焦虑情绪的程度。评估强度的高低,则因人而异。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强度。自我评估结果的高低,则因人而异。(2)调节控制作用。认知对压力的中介作用尚有另一条途径,即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关于对局面的控制类型有三类,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3)人格。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相对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gaunt,都体现在人格特征之中,为此,面对压力时,如何对待、理解和处理事件,都会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体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内控型人格,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时间,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具体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应对压力事件的无知条件;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使当事人在困难时期不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增强应对时间的信心,稳定情绪。

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压力的中介系统。它们的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反之则不然。

三、临床相阶段。压力经由中介系统进入临床相阶段后,临床症状有有及时型症状和滞后性症状两类。

及时型症状是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

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模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后来的类似事件再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

关于压力源心理测试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点赞(1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